,熱能表循環(huán)顯示:累積熱量
、累積流量
、瞬時流量
、進水溫度、回水溫度
、檢查脈沖。 四
、主要特點:
ZW-CRL-H系列
超聲波熱量表采用優(yōu)質(zhì)壓電陶瓷換能器,保證了高準確度和穩(wěn)定性
;無任何機械運動
,無磨損,不易受惡劣水質(zhì)影響且維護費用低
;可水平或豎直安裝,可旋轉(zhuǎn)的表頭能滿足任何視角的讀數(shù)要求
;坑熱兩用(采暖、制冷)型熱量表可根據(jù)實際使用情況智能判斷采暖或制冷狀態(tài)并分別進行計量
;
1
、可在水平
、垂直方向安裝
。
2
、溫度測量精度高
,使用壽命長
。
3、既可計量熱量
,又可計量冷量,也可冷熱量同時計量
。
4、流量計發(fā)出與流量成正比的脈沖信號
。
5、一對溫度傳感器給出表示溫度高低的模擬信號
。
6、利用積算公式算出熱交換系統(tǒng)獲得的熱量
。
五
、技術(shù)參數(shù):
1
、儀表口徑:15.20.25.32.40
;
2、儀表精度:2級或3級
;
3、壓力損失:小于25kpa
;
4
、***大工作壓力:1.6mpa
;
5
、溫度范圍:+4~95℃;
6
、安裝方式:水平或豎直安裝;
7
、溫度傳感器:PT1000鉑電阻;
8
、熱載體:水H2O
;
9
、顯示位數(shù):8位
。
六
、使用和維護說明:
1、應根據(jù)供熱或空調(diào)系統(tǒng)的工作流量來選定熱量表
,使熱量表的常用流量qp接近系統(tǒng)的工作流量為宜。
2
、供熱或制冷系統(tǒng)的水質(zhì)應符合******和行業(yè)規(guī)定的要求。
3
、熱量表應安裝在便于查看
、維護和管理的位置。水流方向須***保證與熱量表標示的方向一致
。
4、對于新建的供熱或空調(diào)系統(tǒng)
,在安裝熱量表之前
,務必先裝熱量表的替代管
,用壓力為1MPa的潔凈水把系統(tǒng)管道內(nèi)的石子
、泥沙
、麻絲
、焊渣等雜物沖洗干凈,然后換裝熱量表
。
5、熱量表進口處須***安裝過濾器
。每年的采暖季結(jié)束
,都應按本節(jié)的規(guī)定程序?qū)^濾器進行清洗
;也可根據(jù)系統(tǒng)的實際工況定期按規(guī)定程序清洗
。
6、過濾器清洗維護程序
1)首先
,關(guān)閉熱量表前端的鎖閉閥和進水測溫球閥。
2)小心拆下過濾器中的濾網(wǎng)并清洗(注意清洗中要避免濾網(wǎng)變形)
。
3)安裝濾網(wǎng)并打開進水測溫球閥
。
4)緩慢開啟熱量表前端的鎖閉閥。
7
、超聲波熱量表在使用過程中應避免高溫
、強烈振動與沖擊
、冰凍以及大量灰塵等惡劣環(huán)境
,***好將其安裝在帶有保溫的熱量表箱內(nèi)。
8
、熱量表的顯示器不得被水浸泡并應避免陽光直射。切勿用力拉扯熱量表的溫度傳感器導線和流量信號傳感器導線
。
9、熱量表使用了至少一個采暖季后
,在每個采暖季正式開始之前
,系統(tǒng)一定要在十分之一常用流量的溫水環(huán)境中運行兩個小時以上。
七、數(shù)據(jù)指示表:
公稱口徑(mm) |
DN |
mm |
15 |
20 |
25 |
32 |
40 |
工作電源 |
|
|
3.6V/2.4Ah鋰電池 |
靜態(tài)電流 |
|
μ A |
≤10 |
工作電流 |
|
μ A |
≤40 |
電池使用壽命 |
|
年 |
≥8 |
精度等級 |
|
|
2級 |
壓力損失 |
|
|
≤0.025MPa(常用流量) |
工作壓力 |
|
|
≤1.6 MPa |
冷熱適用范圍 |
|
|
冷、熱兩用 |
防護等級 |
|
|
IP65 |
允許溫度范圍 |
|
℃ |
4-95 |
允許溫差范圍 |
|
℃ |
3-70 |
***大流量 |
Qmax |
m3/h |
3.0 |
5.0 |
7.0 |
12.0 |
20.0 |
常用流量 |
Qn |
m3/h |
1.5 |
2.5 |
3.5 |
6.0 |
10.0 |
***小流量 |
Qmin |
m3/h |
0.03 |
0.05 |
0.07 |
0.12 |
0.2 |
環(huán)境溫度 |
|
℃ |
-25~+25 |
環(huán)境等級 |
|
|
A類 |
安裝位置 |
|
|
進水、回水兩用 |
外形尺寸 |
|
長度 |
L |
mm |
140 |
150 |
150 |
180 |
200 |
接管長度 |
L1 |
mm |
45 |
50 |
58 |
60 |
62 |
寬度 |
W |
mm |
|
|
110 |
|
|
高度 |
H |
mm |
|
|
102 |
180 |
200 |
連接螺紋 |
M |
|
G3/4″ |
G1′ |
G1′1/4 |
G1′/2 |
G2′ |
重量 |
|
kg |
0.6 |
0.8 |
0.95 |
1.3 |
1.7 |